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

好朋友「永達豐」

身為【沁翼】的好朋友,「永達豐」相當有榮幸承製名片製作。

製作的溝通過程中,【沁翼】成員以明確且溫和的態度陳述對細節的堅持。【沁翼】以客為尊,為客戶量身訂作許多幫助生命成長的課程,如:助人技巧、自我探 索、情緒紓壓和生命回貴等議題。生命需要學習,更需要成長。【沁翼】以服務為宗旨,期望幫助臺灣這塊土地上人們身心靈的健康強壯。【沁翼】也提供您最佳放 鬆的小天地,歡迎您來這裡享受平靜安歇的時刻。

「永達豐」前身為傳統的紙製品製造產業,至今累積了20餘年的專業經驗。我們不斷地創新改變以符合客戶的期許與需求,現轉型為專注於紙製品的製造與包裝設 計。在清晰且明確的解說及溝通下,使本公司的紙盒製作與各式紙製品設計屢次獲得客戶的青睞。我們以服務出發,將滿足客戶需求為最大的原則,持續提升競爭力 並兢兢業業的替每位客戶做好每件事,是我們最大的期許。

◎好朋友「永達豐」
官網:http://www.udf.com.tw/
臉書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rofile.php?id=100003503986920

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

沁翼 感恩會將在 2013/10/20登場

沁翼將在 2013/10/20 禮拜天下午 3-6pm 舉辦感恩會, 請大家踴躍參加!

詳細資訊起參考我們的網頁, 謝謝!

http://www.angelgarden.com.tw/

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

感謝 Roger設計師為沁藝設計網站



優質的的服務要由優質的媒介來傳達,在一個偶然的工商團體聚會中,我們認識了已有10年網站建置經驗的Roger,經過夥伴的討論,我們決定為沁翼增加一個官網,並請Roger為我們操刀。
為了能準確地傳達我們沁翼的理念,沁翼夥伴們一次又一次地討論,並與設計經驗豐富的Roger設計師溝通,讓文字、顏色、版型、資料維護、未來延展、使用者舒適度...等各個細節,都能符合沁翼的需要,讓美術、音樂、與科技在這次網站建置過程有了新的交流,也讓彼此有了更廣泛的學習。很希望喜歡沁翼的朋友們,能透過我們的網站感受到我們的用心,有空了話,也可以看看Roger設計師的公司官網喔!!

http://www.nvit.com.tw/

淺談失智症長者音樂治療與音樂活動的不同



 文:劉芳妤、錢怡君

Miami Herald2013429日的健康版中報導「音樂治療能幫助失智症患者的心靈平靜」(Music therapy in dementia patients can help calm the mind),容提到在長者的音樂治療中,音樂常做為讓長者再次經歷某些已失去之回憶的媒介。Alzheimer’s Foundation of America指出,音樂對於失智症患者後期有所幫助。音樂活動中的節奏回應(rhythmic responses)會讓大腦某區塊直接對聽覺指令做出回應,此外這些區塊亦會觸及某些認知功能,因此能藉由音樂刺激正向的互動與調控情緒。

Dr. Daniel Varon指出長者音樂治療有兩個主要目標:(1)透過參與音樂活動感受曾經銘刻在心的事件;(2)幫助長者和緩情緒。長者正式確診為Alzheimer後,其心智普遍會回到3040的成人階段。當他們聆聽到自己在3040經常聽的音樂時,長者會享受、沈浸其中,並且希望能與治療師有所互動。

此外,所選擇的音樂必須要能聯結病患的背景,並且讓病患感到舒適;因此,文化背景、倫理是在進行音樂治療中必須思考的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在台灣,許多的安養院、醫院、日間照護中心等常會在長者日常生活中加入律動或歌唱的活動;而長者音樂活動與長者音樂治療的主要分別為何?如下所述。
「音樂活動」的目的在於樂身心、伸展肢體等,過程中不以「改變」認知、情緒或增進音樂以外之功能為核心目標;「音樂治療」則是以音樂為媒介,調整長者身心靈功能,並希望在療程介入後持續維持能自行生活的目標。因此,同樣以一首歌曲進行活動,「一般音樂活動」帶領者會希望團體中的長者能以歌唱、律動等方式進行回應,選曲會因應團體大多數人,選擇普及化的歌曲;舉例來,進行一般音樂活動時,倘若某位長者的第一語言為客家語,當帶領者在進行台語歌曲「望春風」的歌詞接唱活動時,這位長者靜靜的坐在位子上沒有回應,「一般音樂活動」帶領者不會為了這位長者中斷活動的帶領,因為對象是全體長者,因此活動會持續進行,直到歌曲結束。
反之,就「音樂治療」來,在長者回應的過程中,如何藉由互動讓長者維持記憶、回想、甚至是抒發情緒等方為音樂治療之核心目標;同樣的情形,當長者在活動中無法立即回應或是拒回應時,就音樂治療師的角度來看,音樂治療師會願意等待或是立即調整帶領的歌曲與方式,甚至在長者未做出任何顯著的肢體、歌唱回應時,音樂治療師已觀察到長者的改變;也因為互動的過程不同,所以整體療程會期待能針對12位長者進行個別化量身訂做,即便是在同質性小團體活動(如:十人的輕度失智症音樂治療團體),也僅能針對其中某幾位長者量身訂做,所設計之介入方案並無法適用所有團體中的長者。

綜而言之,「音樂活動」與「音樂治療」兩者,表面上看起來都是在唱歌、律動、敲奏樂器,但是在核心理念、方案規劃、與長者立即互動的回應與反饋上迥然不同。筆者曾帶領中小學的學生至老人養護中心進行樂器演奏,演奏的曲目為台灣六O、七O年代流行的台語、國語、外文歌曲,在編排演出曲目之前,筆者先至中心瞭解長者的生活作息,以及向該中心詢問與討論長者們的生活背景,在討論過程中,我們試圖在曲目編排上更貼近每位不同生活背景的長者(如:選擇多元語言、普及化、避免帶有政治色彩的歌曲等)。而上述活動雖然已在活動前進行瞭解並規劃活動方案,但仍僅能稱之為「音樂活動」,原因在於樂曲選擇無法僅為某位長者選曲,在團體人數近二十人的情況下,亦無法顧及每一位長者的回應,僅能透過協助者和長者一起敲奏樂器或進行肢體律動。

也因為一位音樂治療師在某一段療程中能服務的對象不是大眾,而長者們亦需要更多音樂工作者的關懷,因此鼓勵音樂工作者們若有機會能多至安養機構為長者們演奏,如同報導建議:「研究發現透過豎琴的現場演奏能使長者舒緩情緒,藉由聆聽音樂降低心跳的速度與減緩壓力等;若是演奏者能力可及,亦能現場演奏同時觀察長者的反應並調整自己音樂。」獨樂樂不如眾樂樂,何樂而不為?(文:劉芳妤、錢怡君)



2013年9月2日 星期一

沁翼 翡翠灣敬拜2013/8/31


三位敬拜者



天亮了



美好的分享

在音樂聆聽後畫出的作品




清晨六點多的沙灘
寧靜


辛苦了, 楊爸爸



號角響起~